雙螺桿造粒機生產塑料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原料預處理
篩選與清潔:對塑料原料進行篩選,去除其中的雜質、塑料及異物以及不符合要求的顆粒等。例如回收的塑料可能會夾雜著灰塵、金屬碎屑等,需要通過篩選設備如振動篩等將這些雜質去除。同時,對原料進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油污等,以保證塑料的純凈度,清洗后的原料需要進行干燥處理,去除水分。
配料與混合:根據生產塑料的性能要求和配方,三螺桿擠出機將不同種類的塑料原料以及添加劑如穩定劑、潤滑劑、增塑劑、著色劑等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配料。然后使用高速混合機等設備將這些原料和添加劑充分混合均勻,使各成分在塑料中分布均勻,確保后續生產出的塑料顆粒性能穩定、質量可靠。
喂料
輸送:將預處理后的原料通過喂料裝置輸送到雙螺桿造粒機的料筒中。喂料裝置通常采用螺旋輸送機、求購擠出機皮帶輸送機或振動喂料器等,這些裝置可以將原料均勻、穩定地輸送到造粒機中,保證生產過程的連續性。
計量:在喂料過程中,需要對原料的喂料量進行計量,以確保按照設定的配方比例進行生產。計量裝置通常采用電子秤、流量計等,通過與控制系統連接,可以實時監測和調整喂料量。
塑化與熔融
加熱:雙螺桿造粒機的料筒上設有多個加熱區段,每個區段都有獨立的溫控系統。通過加熱元件如電阻絲、加熱棒等對料筒進行加熱,使料筒內的溫度升高到塑料原料的熔點以上,從而使塑料原料逐漸軟化、熔融。
螺桿剪切:雙螺桿在電機的驅動下旋轉,兩根螺桿相互嚙合且旋轉方向相同。螺桿上的螺紋元件對塑料原料進行剪切、擠壓和攪拌,使塑料原料在高溫和剪切力的作用下充分混合、塑化,形成均勻的熔融態物料。螺桿的轉速、螺距、螺紋形狀等參數會影響塑料的塑化效果和生產效率。
混合與改性
分布混合:在雙螺桿的作用下,熔融態的塑料物料被不斷地分割、重組,使各組分在空間上分布更加均勻。這種分布混合可以使添加劑等成分在塑料中均勻分散,提高塑料的性能。
分散混合:雙螺桿的剪切力還可以將塑料中的團聚體、顆粒等分散成更小的尺寸,使不相容的兩組分分散相尺寸達到要求范圍,從而提高塑料的混合效果和均勻性。例如,在塑料改性過程中,需要將增強纖維等材料均勻地分散在塑料基體中,雙螺桿造粒機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過程。
排氣
去除雜質氣體:在塑料的加工過程中,原料中可能會含有一些水分、空氣以及低分子量的揮發物等雜質氣體。雙螺桿造粒機的排氣段設有排氣口,通過螺桿的旋轉將這些雜質氣體從熔融態物料中排出,以提高塑料的質量和性能。排氣口通常連接真空泵等設備,幫助抽出氣體,保證排氣效果。
擠出
增壓與輸送:經過塑化、造立機維修混合和排氣后的熔融態塑料物料在螺桿的推動下逐漸向前輸送,并在機頭處建立一定的壓力。機頭是連接料筒和擠出模具的部分,它可以將塑料物料均勻地分配到擠出模具中。
成型:塑料物料通過擠出模具的模孔擠出,形成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塑料條或塑料片。擠出模具的模孔形狀和尺寸根據生產的塑料顆粒的要求進行設計,例如可以生產圓形、方形、橢圓形等不同形狀的塑料顆粒。
切粒
熱切:對于一些熔點較低、流動性較好的塑料,塑料造粒機采用熱切的方式進行切粒。在塑料條或塑料片擠出的同時,使用高速旋轉的切刀將其切成一定長度的塑料顆粒。切刀的轉速和切割位置需要根據塑料的擠出速度和溫度進行調整,以保證切粒的質量。
冷切:對于一些熔點較高、流動性較差的塑料,采用冷切的方式進行切粒。先將擠出的塑料條或塑料片冷卻固化,然后使用切粒機等設備將其切成塑料顆粒。冷切的優點是可以避免塑料在高溫下粘連,提高切粒的精度和穩定性。
后處理
干燥:切粒后的塑料顆粒中可能會含有一定的水分,pp造粒機需要進行干燥處理。干燥設備通常采用烘箱、流化床干燥器等,將塑料顆粒中的水分去除,以提高塑料顆粒的質量和儲存穩定性。
篩選與包裝:對干燥后的塑料顆粒進行篩選,去除其中的不合格顆粒、碎屑等。篩選后的塑料顆粒按照一定的規格和重量進行包裝,以便儲存、運輸和銷售